财政部吉林监管局:四个坚持 不断提升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专项核查工作质效
开展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专项核查工作是切实发挥财会监督职能作用、强化财经纪律约束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财政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财政部吉林监管局通过细化前期准备、优化核查方法、强化沟通机制、深化成果转化四个维度,全面提升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专项核查工作质效,进一步推动实现财政科学化管理。
一、坚持“量体裁衣”,在细化前期准备上出真招,提升专项监督核查精度
一是深刻认识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精神,准确把握财会监督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把准工作方向,紧盯财税政策执行有效性、财政资金安全性、财务管理规范性,着力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二是注重主动谋划,统筹协调,抽调主要力量成立专项核查组,分设3个核查小组同步开展,加强对预算执行监管相关实施办法、问题纠偏整改规则等法规政策的学习,开展问题整理归纳、案例分析研讨等工作,聚焦目标任务,统一核查口径。三是组建各展其长的预算、资金、资产管理等核查“突击队”,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责任田”,紧盯发现的典型性、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深挖细研,实现核查工作有的放矢、精准有效。
二、坚持“与时俱进”,在优化核查方法上谋新招,拓展专项监督核查广度
一是聚焦精准高效,注重监督效能,不断优化监管方式,充分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监控模块,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运用大数据筛查分析手段,多角度收集梳理疑点线索,分层次递进式开展核查工作。二是查阅被核查单位有关预算、资金、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对预算管理、资金使用、资产配置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核查,推动核查过程由“表”及“里”,确保问题查得深、查得透。三是实行“日碰头、周汇总”的工作制度,核查组成员在每天专项核查工作结束前进行集体研讨,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审视问题,对共性问题统一核查标准和核查尺度,确保核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着力提高审核质效。
三、坚持“监管服务并重”,在强化沟通机制上想妙招,提升监管服务深度
一是提升服务意识,强化业务指导,结合部门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财经纪律专项核查等工作,及时向预算单位传达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有关规定和要求。同时,召开沟通座谈会,利用微信、电话等多种途径搭建常态化、便利化沟通交流机制。二是健全完善预算监管联动机制,建立与税务、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的联动监管工作机制,打破固有监管思维,推动常态化监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三是以现场核查为契机,做好“挑毛病”监督员的同时,当好“提建议”的“服务员”,深入了解预算单位在预算、资金、资产管理中面临的难点和突出问题,找准问题关键症结和深层次原因,形成调研材料,切实用调研成果推动财会监督和财政科学管理工作取得扎实成效,真正做到寓监管于服务,以服务促监管。
四、坚持“以查促效”“齐抓共管”,在深化成果转化上亮硬招,提高财政科学管理能力水平
一是以加强财政科学管理为目标,将发现问题转化为改进预算单位预算执行、资产管理等契机,积极主动回应预算单位业务培训需求,组织举办预算管理业务培训班,促进预算单位强化预算编制、项目管理和绩效管理,从经常按惯性思维、靠经验办事向更多规则先行、按制度办事转变,切实提高财政管理的法制化。二是以注重查找问题根源为切入点,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推动预算单位开展同类问题的自查自纠,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不断提升财政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三是结合开展的中央预算单位预决算编制审核、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银行账户管理等工作,将日常监管成果运用到专项核查工作中,深化部门预算闭环监管,有效促进财政管理的系统化。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