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吉林监管局

当前位置:首页>财政监管

财政部吉林监管局:“三向发力”筑牢转移支付预算执行监控防线

  转移支付预算执行监控是财政资金精准落地的“安全网”,对保障政策实效、推动地方发展意义深远。吉林监管局立足职能定位,从顶层谋划、完善方法、闭环管理三向发力,持续强化转移支付预算执行监控,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为吉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一、顶层谋划,构建精准监控体系  

  (一)提高政治站位,聚焦责任坐标。深刻认识转移支付预算执行监控在国家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将其作为践行财政使命、服务民生福祉的核心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化责任担当,确保财政资金在吉林大地合规运行,推动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直达基层、惠及群众。  

  (二)关注重点领域,聚焦政策落地。紧扣国家战略部署与民生需求,将教育、医疗、农业基建等领域作为监控重点。以教育专项为例,紧盯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资助困难学生等关键环节,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精准对接群众对优质公共服务的期盼,切实发挥政策实效。  

  (三)整合多方资源,聚焦协同合作。积极搭建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与吉林省各级财政、预算单位及相关部门实现政策、数据实时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整合各方力量,构建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为转移支付预算执行监控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完善方法,提升动态监控效能  

  (一)科技赋能,提升监控效率。依托财政部监测平台等信息化系统,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下达、拨付、使用进行全流程数据采集与分析。运用大数据比对、智能预警等技术手段,实时捕捉资金流向异常、支付滞后等问题,实现动态化、智能化监控。积极与吉林省财政厅协调,将地方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结转结余模块权限授权给中央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进一步提升监控效率与精准度。  

  (二)实地核验,夯实数据根基。在信息化监控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资金流向、使用集中度等,精准选取重点项目和地区开展实地核查。深入项目一线,通过查阅账目、走访群众、实地踏查等方式,实地验证资金使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  

  (三)组织保障,锻造监控铁军。建立处内岗位AB角协作机制,通过项目轮岗、AB角初审复核等方式,促进干部技能互通、监管思路更新,形成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提升监管成效。  

  三、闭环管理,强化监控工作质量  

  (一)全程监管,织密流程防线。对转移支付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从预算编制、指标下达、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绩效评价,严格审查各环节是否符合制度规范。对预算执行迟缓、资金闲置、用途变更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严肃追究违规责任,维护财政资金管理的严肃性。  

  (二)内部管控,强化质量保障。将监控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与廉政监督体系,加强人员纪律约束与业务指导。通过处内自查、内控互查,严格把控监控流程、底稿编制等关键环节,确保监控工作经得起检验,同时防范廉政风险,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管队伍。  

  (三)双向反馈,优化监控机制。建立上下贯通的反馈渠道,及时向财政部汇报工作进展与重大问题,争取政策指导;同时向地方政府和部门反馈监控结果,提出整改建议。关于增发国债资金监管情况的报告获得吉林省省长胡玉亭肯定性批示。通过双向沟通、内外协同,持续优化监控机制,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与有效性。 

附件下载: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3日